----走进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内一科
冬季,心血管病趁冷作乱,医院也变得愈加忙碌。1月10日,记者在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内一科看到,病房满床,医生护士往返奔走于各个病室,忙而有序。
妙手回春医术精
“陈主任,罗娭毑不行了……”就在记者采访内一科主任陈正凯的时候,远远地听到走廊里有人急促地唤着他的名字,陈正凯起身就往病房里冲。记者紧随其后,只见心电监护仪里传出了“嘟……嘟……”的报警声音,心率46、40、38……
护士帮忙解开罗娭毑身上的棉袄,陈正凯快速给她心脏按压,并嘱咐身边的医生护士准备除颤仪。按压的速度加快,心率开始慢慢恢复正常,大约50秒,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音终于停止了。陈正凯长吁一口气,大家也都捏了一把汗,齐心协力又一次将罗娭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。“82岁的罗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,刚发生室颤,这是死亡的前兆,如果再迟一步就性命不保。” 陈正凯说,科室老龄病人多,这类心脏病发作来势凶猛,抢救不及时,病人往往会猝死。
医专附属医院内一科包括心血管内科、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,一些急难性疾病,如急性心梗、急性心衰、恶性心律失常、脑梗塞等时有发生,工作性质“急、累、忙”,且责任重大。陈正凯与科室20余位医生护士始终紧绷着一根弦,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紧急情况。
在内一科办公室里,墙上挂了10多面锦旗。“医德高尚,医术精湛”“热情服务,精益求精”……这些都是病人对科室医学水平和优质服务的高度肯定与赞美。
苦练技能操本领
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和业务积累,练就了陈正凯的一双 “火眼晶晶”。
之前,一名中学生因重感冒送到医院治疗。陈正凯一眼就看出这个孩子患有马凡氏综合征:脸型稍长,关节背伸严重,手指长且呈蜘蛛状。这是一个鲜见的病情,很难辨别,为了打消家属的疑虑,他亲自护送这个学生到省湘雅医院检查,确认了他的诊断。
打铁还得自身硬。陈正凯与他的兄弟姐妹们深谙这个道理:在医疗战线这个特殊的岗位上,必须练就一身为病人服务的真本事,靠自己高超的医疗水平,实现救死扶伤的崇高目标。
陈正凯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大力开展科学研究,采用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方式,积极利用上级医院和医疗高校的优势,加强培训学习,提升业务水平。每周、每月,科室都开展一次专题业务探讨,研究疑难、危重病例,并将一些新知识、新技术与大家共享。科室经验丰富的专家更是乐于帮带后进,在开展临床治疗时,一边教授他们操作技能,给他们创造机会展示才能。
内一科浓厚的“传帮带”学习氛围,让年轻人成长了,业务水平整体提升。目前,内一科拥有2名副主任医师,5名研究生,是医院技术力量最强的科室之一。
心系病人服务优
内一科多老龄病人,病情变化快,甚至生活不能自理,这对护士也是一个考验。然而在这里,却常常可以看到护士给病人翻翻身、洗洗脸、梳梳头等温馨场景。就连病人家属都非常感动,“现在的护士太好了,把我们子女的事都做了!”
前几天,60多岁的李女士就“闹”得很厉害。在医院,病人的口服药都是护士准备好,送到床边,担心病人弄错。可李女士却不“放心”,坚持让护士把口服药给她自己吃。医护人员跟她再三解释,她怎么也听不进去。只好打破规矩,如了她的愿。护士将用药的数量写得一清二楚,并跟她详细说明,她终于“消停”。
“这里收治的病人老龄人多,且许多是高危患者,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多,挑战也更大。”内一科护士长郭凤英说,这要求每一位护士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,多一份耐心和细心,做到“手勤、眼勤、口勤、腿勤”。
内一科护士勤密查房,发现了不少患者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,有效的杜绝了差错事故。有一天深夜,一名护士在病房巡视时,恰逢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呼吸困难,而家属却已熟睡,在紧急情况下,她立即呼叫值班医生,冷静地配合抢救工作,由于抢救及时,病人转危为安。
在这里走访患者,不论对医术还是服务态度,他们都赞不绝口。(此文刊载于1月15日益阳日报)